誘人的1000億機器人市場,
直線導軌用量之大
近日,廣東省宣布將在未來三年推動“機器換人”計劃,引起各方關注。201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3.7萬臺,增幅60%,取代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。2014年中國市場繼續發力,實現銷售5.6萬臺,增幅54%,連續兩年位居全球第一。
珠三角地區制造業在全國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,近年來也面臨著勞動力成本升高、智能化水平低等問題,因此,機器人及相關產業“藍海”具備1000億規模的潛力。
把運動控制器或者機器人應用到生產線上,替換人的工作,這被稱為“機器換人”。深圳運動控制應用技術實驗室主任蔣仕龍表示,僅珠三角地區,就有上千家制造設備廠商是潛在客戶。
佛山一家港資企業,以往在加工手表外殼時,靠人工為沖床上下料。從2013年起,大規模引進機器人。通過智能感知技術,利用機器視覺和傳感器技術,讓機器人在流水線上自動定位、自動判定,完成沖壓。
“目前一臺機器人能為三臺沖床上下料,傳統的人工一臺沖床要一個人,這樣三臺沖床一天兩個班要六個人,按照目前的情況,一臺機器人至少可以節省四個人工。”蔣仕龍說。
據了解,這家手表制造廠有一萬多名員工,每個月生產100萬只手表,300臺沖床可節約1200名員工。下一步,清洗工藝、包裝工藝、檢測工藝,都會逐漸由機器人來做,這樣,至少能夠替代40%的人工。蔣仕龍經過核算表示,按照6萬塊錢每人每年的成本,一臺機器人可節省24萬元,而機器人的價格還不到20萬。
在深圳、東莞,還有很多企業從事五金、家電、注塑、玩具行業,也都需要機器人去改造傳統工藝。目前珠三角機器人使用的年增速超過30%,特別是2013年和2014年,呈現井噴式增長。預計未來三到五年,中國機器人應用市場將迎來高峰期。
2011年7月,富士康總裁郭臺銘宣布,未來三年內將新增100萬臺機器人取代人工勞力。不過,三年早已過去了,富士康這一計劃實施得并不順利,目前,僅使用機器人三四萬臺。
富士康一位內部人士認為,實現百萬數量難度較大,原因首先在于技術瓶頸。此外,制造機器人還受高制造成本等諸多因素的影響,目前國際上也無大規模應用,因此實現百萬臺需要一個過程。
但是郭臺銘依舊對發展機器人戰略有堅定的決心。他說,機器人工業將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占據重要地位,“機器人并不是取代人力,而是改變人力結構。”在郭臺銘看來,把單調重復的工作交給機器人,是中國制造業向世界發出的一個信號。中國要成為“制造業王國”,如何把“人口紅利”變為“頭腦紅利”,此為成敗之舉。
有專家認為,逐步培育核心技術是國內機器人產業崛起的必經階段。在國外,包括ABB、安川等行業巨頭都是經過數十年的培育才逐步發展到如今的地位,而我們國家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晚了二三十年,要在短時間內超越甚至完全替代國外品牌,不太容易。
“讓機器理解人,人與機器協同工作,始終是最為關鍵的問題。”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、深圳機器人行業協會秘書長畢亞雷說,在精度要求極高的電子制造領域,如何讓機器人完成一系列非標準化工藝,如何實現整個生產線的“柔性”,如何根據用戶的需求為其定制整套自動化流程等,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,但1000億規模的機器人市場,一直都在散發著誘人的鋼藍色光芒。
摘自《時代商家》第96期